- 2021年4月30日

“硬核”局长破难题

何坚刚(右)在搬运防疫物资。 

春日阳光下,在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蓝印时尚小镇,由3家印染企业组团搬迁而来的国周印染组团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眼下,5层楼的厂房主体已经拔地而起。“组团项目顺利实施,离不开‘硬核’局长!”绍兴国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周道出了组团企业的心声。

这位“硬核”局长就是何坚刚,从2018年底开始担任绍兴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一上任,他就接到了一个“烫手山芋”:绍兴市区印染、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跨区集聚无先例可循,困难重重。如何破题?

成立工作专班,带队主动登门走访,何坚刚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走进企业家心里。他将集聚提升政策、补充意见等印刷成册,送到每一位企业家手中,面对面将政策讲细、讲透。“单‘国周’项目,何局长就带队来了不下30次。”金国周深有感触地说,在他的亲自协调下,企业的不少难题得到解决。

土地价格、能耗煤耗转移、规划指标等都是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是不愿意搬迁,而是太多具体的问题并非企业一方能解决。”金国周回忆道。于是,何坚刚请来国土、发改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针对企业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逐一讨论落实,做到有诉求必回应,有问题必调处。同时,印发《印染化工跨域整合每周快报》,把最新动态第一时间送到企业手中。

搬迁不是目的,提质才是目标。为了实现生产力布局跨区域优化,市经信局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企业进行产能和规划建设评估,“一企一策”分类制订集聚入园标准,逐个协调政策补偿、要素保障、资金支持等问题,同时,推动集聚企业实施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企业从原先的“要我搬”慢慢转变为“我要搬”,越城区34家涉改印染企业相继组团签约。

然而“万事开头难,开工还要难”,由于多种原因,相关项目延缓一个多月仍未开工。

借省委巡视组召开印染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工作协调会之机,何坚刚梳理了开工五大痛点、堵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切中要害,破解了从签约到落地的各大“堵点”。很快,首个印染组团国周组团通过“桩基先行+容缺受理+绿色审批”的方式,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率先开工建设。

一年时间内,34家印染企业整合成五大组团全部开工,21家化工企业全部签约,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所有组团集聚项目建设并实现原厂区关停退出。

奋战在经济战线,何坚刚正是以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打赢了一个接一个的硬仗。疫情期间,他带领全系统干部第一时间设立防疫物资专库,支援了全省60%以上的口罩和80%以上的防护服;数字化改革大潮中,他带领团队硬核攻坚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5G应用和集成电路“芯”高地培育,打造富有绍兴标识度的数字经济2.0版;迭代推广企业码,让绍兴成为全省最早实现领码全覆盖、当前活跃度最高的地市……

近日,何坚刚履新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在新的战场他又将带领团队开启新征程。

Leave a Reply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友情链接